|
|
豆類是平民美食,是人類攝取蛋白質平價的重要來源。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認為,豆類是確保人口眾多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作物,「豆類是人類攝取植物蛋白質和胺基酸的重要來源,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,有助於解決肥胖問題。而且豆類的固氮特性,能夠提高土壤肥沃度,對環境有積極影響。」。
但國際化的競爭下,農民棄種,經過三、四十年,豆子的品種、種豆的技術、生產與收穫的農機都一付闕如。為讓人都能吃到本土生產的大豆,鮮活一直不斷尋找合作的農友,終於找到劉榮文、蔡一宏、蘇建鈞這三位農友生產安心、非基改的咱ㄟ豆!
雲林二崙原味番薯園楊協翰響應穿龍的想法,將種番薯的土地撥出一小塊地來種黃豆,從播種、採收、曬豆、挑豆全部都是人工,但收成的數量不多,無法供應所需。後來在楊協翰的介紹下,認識了台南市學甲區的劉榮文,而他剛好留有幾大袋2012年春天收成的台灣黃豆。
▲古早味黃豆富含蛋白質,營養價值高。
品項:古早味黃豆、黑豆
生產者:劉榮文
劉榮文種豆已有10年以上的經驗,所種植的是古早味黃豆。有著黃、褐夾雜外型,與又大又圓的新改良黃豆相比,就顯得小多了。古早味黃豆為改良綠肥黃豆,是為了作為田間綠肥之用,不但能抗病蟲害,還能耐乾旱,豆子富含蛋白質及油分,營養價值非常高,且為非基因改良,做為豆漿、豆腐之用非常適合。
劉榮文的這批黃豆是沒有噴灑農藥和除草劑的,穿龍就拿著這些黃豆試作,但因春天雨水多的關係,讓部分豆子在豆莢裡就發酵了,加上粗放耕作夾帶的殘枝枯葉,洗豆時間不僅多出三倍,做成豆腐也不一定成型,加上做出來味道不盡理想等等狀況,著實令人鬱卒不已。但楊協翰和劉榮文安慰的說,秋季種植的黃豆品質會比較好,再試試看吧!穿龍原契作三甲地,尚有一甲地未耕種,劉榮文就說作四甲啦!因擔心秋豆品質會重蹈春豆品質不佳的覆轍,最後劉榮文說,相信我,一定沒問題!於是穿龍便契作了四甲地的黃豆。
▲在田野自然風乾的豆莢。
2012年10月劉榮文為穿龍契作的黃豆正式播種了,種植期間,還為豆田略施了有機肥和蔗渣,並破例請人來拔草。三個月後,2013年元月中旬,黃豆收成了,這批的品質非常的好,共收成了5噸,也通過無農藥檢測。
▲黃豆收成了,收割機特地來幫忙收割。左邊穿紅衣者為劉榮文,右邊為原味番薯園楊協翰。
2014年的一場颱風,榮文大哥秋作的黃豆黑豆經過了大雨的洗禮都成了發酵的豆子。大哥雙手一攤,笑笑的說:「沒辦法,被老天收去了阿!」不氣餒的他將泡水的豆子再打入田中做肥,重新翻種下一批黃黑豆。當大家年底都在採收黃豆時,榮文大哥的豆子還在田裡作日光浴,慢慢地吸收日光精華緩慢的成長,一直到2015春節前才終於收成,吸收了前一批豆子的綠肥,讓這批「大器晚成」的豆子長得更好,製成豆漿後,古早味專屬的豆香味更濃郁了。
|
品項:高雄十號、古早味黃豆、黑豆
生產者:蔡一宏
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,基改黃豆雖然產量高且抗除草劑,利於大量生產,但由於含有非天然的蛋白質成分,吃進人體後恐有致病的可能。有些人不願意再使用進口基改黃豆,想找回記憶中台灣黃豆的老滋味。
▲總是精神十足的蔡一宏大哥,正在招呼我們到他田裡參觀
看見這樣的情形,嘉義東石的蔡一宏感到難過,「為什麼台灣人寧願買國外飼料用的基改黃豆,也不願意自己種來吃?」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,讓他開始復耕本土黃豆。一開始種植時,並不覺得特別困難,因為雜糧作物不需要特別照顧,只要做好田間管理就沒有太大問題,但是這樣的美好光景只維持了幾個月。連接幾天的全台大雨,雖然滋潤了土壤、供給了豐沛的灌溉用水,但雨水順著枝葉滲入每一株黃豆的豆筴裡,泡了水的熟成黃豆在豆莢裡慢慢發酵,不僅造成豆子表面明顯皺褶,影響外觀,還會讓豆子吃起來有股苦味,使整批黃豆報銷。經歷過雨水的洗禮,蔡一宏才知道台灣受梅雨季節影響,只能種植秋作的黃豆。
▲蔡一宏的田屬砂質土壤,適合栽種大豆
實際走訪蔡一宏有機栽種、不施灑除草劑以及農藥的田裡,卻看不見雜草,田間環境乾淨良好。翻開每一株黃豆的枝葉,結實累累的豆筴藏在葉子的下方,每一個毛茸茸的豆莢裡,都靜靜躺著幾顆珍貴的小黃豆,正吸取陽光以及水分,緩慢的長大。
捨棄化學農藥的一刀殺觀念,蔡一宏選擇在田間設下許多捕蟲器,利用性費洛蒙來誘捕甜菜夜蛾、斜紋夜盜等惡名昭彰的昆蟲,只除去對作物影響較大的昆蟲,同時也保留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樣性,除此之外,蔡一宏自製有機的防治資材,利用微生物菌、枯草桿菌等天然菌種的養成,去對抗自然界中的病菌感染。除此之外,他也不願意為了高產量而選擇高密度栽種,他將每一畦的距離拉大,讓每一株黃豆都有足夠的生長空間、吸收到足夠的養分,同時也遏止病菌快速散佈,達到防治的效果。
▲一撥開綠葉,便可見到毛茸茸的青色豆莢
在蔡一宏「粗放管理」的農法中,防治固然重要,但營養的供給也是一大學問。蔡一宏認為使用市面上販售的有機資材太不環保,不符合有機的觀念,所以他始終堅持自製堆肥,雖然含氮量不比市售肥料,但至少環保又天然,利用東石特有的蚵仔殼、養菇用的太空包殘餘,和鄰近養雞場的雞糞、自己生產的玉米粉殘渣、米糠、甘蔗渣等天然廢棄物全部拿去製成堆肥,經過長時間的發酵、營養轉換,製成的肥料不但沒有原本的糞便臭味,反而還飄出陣陣香氣。蔡一宏在他的台灣黃豆田裡,徹底實踐了有機農法的精神。
蔡一宏種植的高雄十號非基改黃豆採收後顆粒完整,鵝黃色的表皮和進口黃豆有幾分相似,但仔細比較之下,高雄十號顆粒較小、顆粒也略扁,不像進口黃豆般渾圓飽滿。高雄十號黃豆平均蛋白質含量高達30%,非常適合製成豆製品,以高雄十號製成的豆漿,嚐起來帶有淡淡的奶香味(也就是豆漿的台語唸作「豆奶」的由來),即便不加糖也能嚐到豆類天然的甘甜,香濃的豆漿味就像是掛杯的奶泡般,在你我的唇齒間留香。
▲蔡大哥帶我們了解大豆的健康狀況,細膩的解說讓我們印象深刻
想要喝到兼具奶香和濃濃豆味的香濃豆漿,可以用高雄十號混著古早味黃豆以1:1的比例一起下去打,就可以享用一杯兼具兩種優點的純本土豆漿喔!
台灣黑豆粉
大豆所含營養豐富,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性蛋白來源,黑豆皮為黑色,含有花青素,粗纖維含量高達4%,常食黑豆可提供食物中的粗纖維,而且黑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其中E和B維生素含量最高,維生素E的含量比肉類高5~7倍喔! 青仁黑豆煮熟後磨粉,簡單加熱水沖泡就可以享用,另外也可以與豆漿、牛奶一起食用,輕鬆享受健康飲食~
品項:紅豆
生產者:蘇建鈞
|
勞動人口老化、年輕人外移是現在農村常見的情景,國人對農業的印象仍停留在田裡付出勞力的生產者。因為農業的價值無法翻轉,農村青年多半選擇到大都市發展,爭取更優渥的薪資,導致農業產生斷層,不僅農耕技術、優渥良田無人承接,連各地獨特的農業文化都漸漸埋沒。
雖然自小生長在務農之家,但蘇建鈞的家人都希望他到別的產業發展。選擇了材料與光電科系的他,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,在中山大學的學生時代他辛勤向學,對於自身的專業領域努力汲取經驗及知識,在升大三之前,她靠著自身的努力,申請到了交換生獎助金,赴美短期研修。
沒想到這一趟美國的旅程,徹底的改變了他對於農業的看法。他發現美國將科技產業外移,但卻不願放棄基礎的農業生產,也發現了台灣天生適合耕作的優良體質,於是在他心中第一次有了深耕農業的念頭。
▲田裡的豆類生長狀況良好,毛茸茸的豆莢顯得生意盎然
畢業之後,大學同學都相繼進入科技產業坐享高薪的工作,但他卻堅持回到家中向父親學習種植雜糧的相關技術,面對如此轉變,家裡的人一開始抱持觀察的心態。但蘇建鈞一但決定就全力投入,短短幾年的時間,他從生產、管理到後端行銷都實際參與,將雜糧合作社經營得有聲有色。
看到國外的基改雜糧每年大量且不受法律規範的進口至國內,嚴重壓縮本土的雜糧空間,導致台灣的雜糧自給率不斷降低,同時基改黃豆加工品也充斥在市面上的豆漿、豆腐、豆干以及相關豆製品中,也讓他立志復興台灣的大豆,堅持讓國人吃到非基改、最新鮮、食物里程低的台灣本土黃豆。
▲田間管理良好的雜糧田,枝葉非常茂密
然而,豆類除了基因改造的疑慮之外,還有落葉劑的問題。一般的紅豆在採收時,必須要等到自然落葉、豆莢自然乾燥後才可採收,可惜的是,紅豆並不會同時落葉,所以只能手工採收已乾燥的豆莢,但這樣的方式不僅耗費人力,且效率奇差,因此農友都選擇用收割機採收。但是使用收割機必須要使每一株紅豆都是枯萎無帶葉的狀態,此時若等待紅豆全部自然落葉、果莢自然乾燥,可能要承擔降雨導致豆莢泡水的天然風險,所以農人一般使用落葉劑,一併噴灑整區的紅豆強迫萎凋,再用收割機一併採收,此法雖然可以達到高效率、高產值,但在一片鮮豔紅豆的背後,卻是犧牲掉消費者的健康與土地的生態。
▲大男孩般的笑容,是蘇建鈞的招牌
蘇建鈞的高雄九號紅豆不灑落葉劑,面對降雨的風險、產量的降低,他抱持著樂觀的態度,因為他真正在乎的,是消費者吃進肚子裡的那份安心。因為今年氣候變異大,長時間下雨和寒害,因此有別於去年巨無霸的大顆紅豆,今年度紅豆較為小顆,但是口感和用心是一樣的唷~
▲一顆顆得來不易的台灣安心紅豆,口感紮實綿密
|
|